中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髓
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是
造血干细胞。—
—
中国批准的干细胞基地
1992年,我国内地第一个
骨髓移植非亲属供者登记组在北京成立,“中华骨髓库”也正式接受捐赠;
2002年,北京建立了脐带血干细胞库;
2009年,中国科学院的周琪教授等利用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技术成功培养了一只存活并具有繁殖
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2010年,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课题组研究人员发现了利用维生素C可提高体
细胞重编程效率。
2012年12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院长裴端卿带领团队利用病人尿液细胞在体外获得具有增殖能力和体内外分化能力的神经干细胞,这一成果
在干细胞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7月17日,世界上第一例应用干细胞结合再生材料修复子宫内膜技术诞生的婴儿在南京呱呱坠地,
见证了组织器官再生梦想的实现。
2016年1月1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研究员与中国武警医院成功合作了世界第一
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手术。
这些成绩充分的证明了中国在世界干细胞科研领域具有的科技实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但是,与欧美科
技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干细胞研究在原始创新能力与标志性成果方面仍有一些差距,尤其是在干细胞临床
试验和转化应用的核心技术方面尚有距离。——
中国批准的干细胞基地
目前,国家设立了三大
干细胞研究中心,包括科技部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改委细胞产品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南长沙人类胚胎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些中心和国家的重点科技支持,推动着中
国干细胞基础和临床科研领域有能力有实力在世界取得领跑地位。——
中国批准的干细胞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