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约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25%,是z1常见的胰腺功能性内分泌肿瘤,临床上多以Whipple三联征为主要表现,并具有90%为良性,90%为单发,90%的肿瘤直径<2 cm三特点。
术前应有明确的定性和尽可能明确的定位。术中必须行全面探查,避免遗漏多发病灶。术中超声及细针穿刺活检是目前z1敏感的定位手段,文献[5]报道其定位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敏感性可达90%。术中充分显露胰腺并行手指触诊是明确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胰头部胰岛素瘤,应打开十二指肠侧腹膜,充分游离胰头部,以便行术中指诊和超声检查。对胰体尾的胰岛素瘤,在打开胃结肠韧带和充分显露胰腺后,胰体尾的肿瘤多可扪及。
术中明确定位后,可根据探查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术式:
1、肿瘤表浅、直径<2 cm、与周围组织易于分离的肿瘤,首选胰岛素瘤摘除术,这是胰岛素瘤外科治疗中z1为常用的术式;
2、胰腺实质深部的肿瘤,可选胰腺局部切除术,包括胰腺节段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等;
3、胰体尾部多发肿瘤,可采取胰体尾切除术,术中根据脾脏血供情况决定是否保留脾脏;
4、胰头和钩突部的巨大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或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5、术中未能找到肿瘤,不应盲目行胰体尾切除,可于术中行门静脉、脾静脉分段采血以便术后对上述标本进行胰岛素测定帮助定位,或术后行动脉刺激静脉采血(ASVS)定位明确肿瘤所在区域后行再次手术。仍不能定位者予以密切随访;
6、术中发现淋巴结或肝脏转移、肿瘤局部侵犯等恶性表现者,应行肿瘤根治性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包括胰体尾、脾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等。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术中均应结合超声、血糖监测及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等以判断是否完全切除所有胰岛素瘤并了解其性质,避免遗漏或误判病变。